作者:黃超--北京同心動力總裁 來源:同心動力管理V視角(ID:topduty)
一是企業在國際資源配置中占主導地位、引領全球行業技術發展、在全球產業發展中具有話語權和影響力,擁有全球知名品牌形象。
二是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優勢比較明顯的產業集團公司。
三是企業在公司治理、國際資源配置等方面優勢比較突出,具備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基礎條件。
國資委強調,示范企業要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形成“頂層設計”和“路線圖”,制定戰略規劃,優化產業布局、組織架構和管理運營體系,力爭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在部分細分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在整體上取得顯著成效。
股東利益不再是一個公司最重要的目標,公司的首要任務是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在這份宣言中,包括貝佐斯、庫克等在內的引領美國商業的CEO們集體發聲:
一個美好的社會比股東利益更重要。
這份《宣言》的重大意義在于,隨著社會對企業和商業的社會責任擔當和可持續發展的訴求不斷廣泛、深入和強大,商界領袖們對企業的初心、企業相對于社會、利益相關方的存在意義和相關度,以及企業在推動社會進步、環境和諧進程中的角色、作用,給出了新的明確性指引,歷史性地終結了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信條的經營理念時代,為力圖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創造社會和環境多重共享價值打開了通途。
?
相比于這些領先企業和國資委“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的要求,再一次歲末年初,我們看到的景象是:拼多多員工猝死事件引發熱議,“因父去世請假8天未獲批強行休假被辭”的話題沖上熱搜。
去年12月19日,上海商湯科技一名47歲員工,意外猝死在公司健身房外。
12月4日,國美電器福州分公司一名27歲員工在年終誓師大會期間猝死,家屬稱法醫鑒定為過勞死。
在目前的商業環境下,“不講武德”的遠不止這些,環境污染、壟斷、大數據殺熟、暴力裁員、財務數據造假、虛假廣告、無視消費者利益隨意調整商品促銷策略……大量的案例見諸媒體,為人們所唏噓。
客觀說,相當一部分中國企業目前大多只重視快速擴張、規模、利潤,但卻忽略了法律與道德約束,更不用說履行對其他利益相關方如社區、消費者等的社會責任。實踐和大量案例反復證明,如果企業唯利是圖,背棄商業倫理與道德,這樣的企業是無法長久做下去的。
?
時至今日,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作為市場的主體,大量企業必須因這種大勢做出改變,從深層次假設到全員認知,從戰略到具體舉措,從頂層治理到日常經營,鑄造屬于我們的商業信仰。
一方面是針對個別商業企業這一主體,“商業信仰”是指利益相關方對于特定商業企業及其品牌的認可和依賴,直至信仰。
二是,在廣泛的市場經濟活動中,為大量商業主體所堅守和捍衛的商業行為原則和規范、優良商業精神等。
商業信仰塑造,必然要求我們的商業主體堅守有關原則和商業精神,秉持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企業和利益相關方的關系,包括客戶、員工、業務伙伴、政府、社會責任、股東等。基于商業信仰角度,筆者認為:
3.“不作惡”是一切商業活動的底線。
如果用一個特點來描述堅守商業信仰的企業的話,那就是它們擁有一顆“以人為本”、“誠信向善”的靈魂,正是在這顆靈魂的深處,涌動著為所有利益相關者提供非凡服務的決心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