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葡萄 來源:筆記俠
何謂“明日管理者”?那就是:符合新商業時代要求的管理者。湖畔大學曾有一場學員公開答辯,主題是:如何管好90后。這個主題,非常應景。因為90后都已經30歲了。但他們常常不愿意鳥管理者,卻愿意被大神虐。把鏡頭切向90后無數的字節跳動。很多人好奇,為什么字節跳動的組織做得這么好?
這是一家充分尊重90后夢想、專業和能力的公司,只要你的夢想和公司的大夢想是共鳴的,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在不斷成長,那么,即使你是刺頭,都行。
能力,是字節跳動的通行證。
被收購進來的90后創業者張楠,就是靠自己的能力,擔起了從0到10到100的抖音的大旗。新商業時代,需要什么樣的領導人和管理者?明日,什么樣的管理會勝出?
一、好的管理機制,勝過管理者
湖畔大學四屆學員、93年的極鏈科技(Video++)創始人金明,出生于1993年,2012年在美國創業,2014年回國創業,今年是創業的第8年。他提出一個觀點:“大家都追捧現在文化做得很好、很濃的公司是華為和阿里,但我想提出自己的觀點,唱一唱反調。我覺得華為文化里的‘狼性文化'和‘軍事化管理'部分,并不適用于所有公司去學習和效仿?!?/p>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基因,每個時代的年輕人也是大相徑庭的,如果一味只看到華為、阿里今天的成功,就無腦地照搬來他們的‘狼性文化'和‘軍事化管理制度',對一些需要創造力的年輕型組織可能不會有那么大的益處。”
在字節跳動,看的是能力,所有人之間都直接稱呼,不含“XX總”、“XX領導”,就是不要耍架子和官威,人人平等,放小自我,放大格局。開會的時候,一個到了點的會議室,即使張一鳴正在用,也得退出,讓給其他提前預約的團隊。在字節跳動,不會說某個員工不好管,也不會要求有能力而成為團隊負責人的某一個90后具備多么強的所謂的管理能力。
說到底,企業需要好的管理者,首先要有一個好的管理機制。
我們處在一個不確定性的時代,需要我們在動態中去平衡,要保持伸屈自如的張力。而好的管理機制,能讓人才發揮專業,達成結果。今天,我們需要思考,什么是好的管理機制。什么樣的管理機制可以讓人才進來,讓人才成長,讓人才沉淀。
在原華為全球招聘負責人冉濤看來,好的管理機制能平衡管理的難題:一是能把很多人聚在一起,二是激活組織的活力。而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構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這和企業的體量、規模沒有多大關系。管理的事情,從一開始就要做,要不斷做。做大做強,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賦能,勝于管理
傳統的管理,想去控制別人,給別人發指令,然后等結果。曾鳴教授到訪谷歌后,驚訝于傳統的管理半徑是6、7人,但是谷歌的管理者可以覆蓋到20+,甚至40+的人。他發現,這里的上下級不是“管理”,而是“賦能”,更多是知識和資源等上面的支持者、服務者。在谷歌,選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面試的時候,只要和面試者崗位有關的人都要面試下這個人。谷歌做對了第一步“選對人”,知道要什么樣的人,對方的能力和行為是怎樣的,然后準確識別出來。第二步,就是我們熟知的,在團隊里“用育留”,因為谷歌管理者本身就是牛人,所以選對人之后,面向每一個成員,把他們當作獨立的成人,然后給到他們資源和支持,從而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因此,在工業時代所誕生的管理制度,在曾鳴看來,已經不適合移動互聯網和新時代的企業。他提出了“賦能”的概念。曾鳴教授說,未來組織需要什么樣的原則?那就是賦能,而不再是管理或者激勵。“賦是賦予的賦,能是能力的能,英文是enable,它所傳達的核心意思是:怎樣讓‘別人’有更大的能力,去完成‘他們'想要完成的事情?”
2.流程型組織,讓每一個人在其位謀其政
增長是時代的主題詞,要想在市場中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企業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組織形態,成為一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流程型組織。
流程型組織什么樣?
冉濤曾提到,美國從2000年開始,在十年的軍改過程中,完成了 6個戰區陸軍司令部、3個軍司令部、18個師司令部的模塊化整合,到2013年完成了全部的轉型。美國軍改的結果就是,打造了一個高素質的、 高機動性的、高靈活的作戰體系。而這種靈活的作戰體系就是流程化組織打造的基礎。華為,就是一個流程型組織,從客戶端再到客戶端。不管是8萬人還是10萬人,端到端的連接就是一條清晰的主線,從客戶需求挖掘,到形成解決方案,形成產品,再到能夠滿足客戶的交付。所有的管理工作,就是圍繞這樣一條線,一個龐大的組織流程體系就出現了。華為提出的“讓聽得見炮聲的人決策”就是流程化組織最好的體現。讓前端的人有很大的靈活性,以客戶需求作為驅動,后端專心研制炮彈做好產品。末端神經驅動整個業務發展的決策方式,促使了前端的靈活。在冉濤看來,華為在流程化方面所花的精力是巨大的,而它為華為帶來了好的收益。在華為,前端和后端不是行政命令的關系,而是內部交易的關系。什么叫內部交易關系?發現需要,我就要求你投入。戰爭打贏了,合同簽下來了,大家一起算賬。所以,就變成了一個內部的虛擬買賣關系,就變成了一個多邊市場,而不是簡單的行政配置力量。一個公司如果能實現靈活的多邊市場的資源配置,同時又能通過流程化組織把所有人凝合起來,這種管理機制,正是時代需要的。 德魯克說,沒有執行計劃的決策就沒有價值的。他所謂的執行計劃就是說事情一定要有具體的步驟,而且要有相應的時間,最關鍵的是要有相應的責任人。在很多企業里,大家總喜歡高談論闊,提出一些創新的想法但是卻不能夠轉變成具體的行動計劃,最后落了個無疾而終的結果。所以德魯克說,這些看起來很樸素的細節做到位了,才能夠有產出,否則看起來轟轟烈烈,最后產出是非??蓱z的。機制的成功,所有的人為明天種下成功的樹苗,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機制,包括目標管理、人才選用育留、流程、績效管理、激勵機制等等。
二、讓人才各盡其能的管理機制中,有哪些人才原則?
如何讓人才各盡其能?對于這個問題,冉濤說,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管理上最大的變化就是人的驅動因素越來越強,所以管理里面有一條底線,那就是,從把人當物的管理,首先轉移到人的主動性管理上來,也就是說,今天的管理能不能抓人心。為什么要牢牢抓住人心?
1.人是第一生產力
用對了人,才決定了某一件大事之后的第一要義?;ヂ摼W時代是智力密集型而非勞動力密集型,強調協同而非管理,因此,能不能把人的創造性激發出來,是過去十幾年組織建設的一個主題詞?;貧w人性,激發人的個性,不同個性的人聚在一起,讓整個組織充滿了活力。
2.人性使然
每個人,都需要成長、成就和成功。企業要建立一套與之匹配的機制,讓人能夠獲得正當的名和利。這是對人性的尊重,可以解決個性和共性的問題?,F在已經不是拿著紅纓槍打天下的時代,當組織構架搭建起來之后,組織和人之間不是誰控制誰的關系,而是命運共同體的關系。只有把所有人都聚合起來,才能在未來的巨無霸時代更好地合縱連橫。那么,人要怎么找?花高價找高能力的人。為什么?
因為企業要找的人,一定是高于當下需求的人。如果找的人,能力低于企業的水平,那么一定會走下坡路。
只要企業往正向發展,肯定要找到更好的人。當下,很多企業是按照崗位說明書找人,華為十幾萬人根本沒有崗位說明書,任正非一樣管得好。在華為,識別人才,看5個素質,五項素質就是搞明白什么是對的人,已經在華為使用15年以上。
第一個素質:主動性
這種主動不是單純指積極行動,而是強調有預見性,主動思考、快速行動,而且要產生好的結果。主動性極強的人,甚至能夠未雨綢繆,提前為未來做準備。
第二個素質:概念思維
能不能從復雜瑣碎的事務和現象中提煉出方法論,并且復制給別人,這里需要提煉總結的理性思維和邏輯能力。是否具備概念思維是一個人聰明與否的標志。
第三個素質:影響力
一個有影響力的人,不會只是用說服別人的方式和人相處,而是能換位思考,乃至找到大家的共性,從而自然而然地讓所有人達成共識。這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一個“場”,這個場是一個人魅力所構成的天然資源,其難點在于讓別人主動認同你的觀點。
第四個素質:成就導向
成就導向高的人在工作中會給自己設定挑戰性目標,會強烈地表現自己的能力,并且不斷地為自己樹立標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驅力。
第五個素質:堅韌性
是不是不怕困難,還是堅持要把事情做成?堅韌性是指在艱苦或不利的情況下面對困難的狀態。這五項素質反復錘煉,就構成了高端人才需要具備的素質:積極、聰明、有強大的氣場能影響別人,有遠大的追求,面對挑戰堅持不懈。人力資源體系的第一步就是選對人。你選進來的人,有追求嗎?你有一套選人的模型嗎?反觀現在很多企業,管理很嚴,其實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人才基礎不太好。
三、明日管理者,為什么而存在?
一般來說,管理者是指擁有下屬的人、帶團隊的人。但是在德魯克的定義中,管理者最核心的是能夠成為為公司整體成功承擔責任、做出貢獻的人。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德魯克認為我們平時所說的專家、專業人士,都可以成為管理者,對于管理者這個詞,他用的不是manager,而是 executive。Executive這個詞在英文中的原意是指“有裁決權的人”。德魯克自己的定義是“所有承擔貢獻的責任,并且能夠實質地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一個Executive如果總是救火的話,那么很可能這個組織存在管理程序、制度上的問題或者缺乏遠見。張瑞敏正是受到這句話的啟發創立了海爾的“日清日高工作法”。所謂“日清日高”,就是我們每天都能夠完成當天的任務,今天完成的事情必須比昨天有質的提高,明天的目標必須比今天更高,不斷改善、不斷提高。作為Executive,不能只強調自己的付出或者強調自己所擁有的權力,而是要以成果為中心,用外部的眼光、標準來看待自己的工作,因為成果只存在于組織的外部。從這個角度來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最大的一個特征就是他的工作是有產出的。
德魯克認為一個好的管理者,應該有四個方面的產出:
第一,在公司設定的目標上,能夠達成一些直接的成果;
第二,能夠捍衛公司的價值理念、價值觀;
第三,能夠為公司培養未來的人才,培養明日之星;
第四,自己在工作當中也能夠得到蓬勃的發展。
但是,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不容易,你需要堅持兩個習慣:善用時間;要事優先。知名企業前首席人力資源官、《德魯克論管理》、《無邊界組織》譯者康志軍認為,優秀的管理者都應該是時間敏感型的人。當然,這里所說的敏感并不是說管理者要把每一分鐘都用好,而是要有投資思維,要把自己大塊的時間投向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當中,要做到這一點其實并不容易。雖然很多人都想利用好時間,但到了公司,無窮無盡的事情會涌向自己,被事情推著走,所以很難真正主動掌控時間,甚至會變成時間和任務的奴隸,而不是主人。
這時候,管理者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能夠抵御那些緊急事務的進攻,這需要管理者有很大的定力;
二是要會分攤,把時間聚焦再兩三件事兒上;
三是敢于舍棄,把時間和精力用在一些有潛力的業務當中。
如果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需要一把鑰匙,你現在擁有它了。
四、明日管理者,長什么樣子?
德魯克認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在做正確的事,只有效率是沒有用的,關鍵還是要能夠錨定那些正確的目標,然后全力以赴把它給做成。明日之管理者,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有哪些?
第一個能力是,有機會視角;
除了專注工作,比如把運營做得更好,還能夠捕捉面向未來的戰略性的機會,能夠帶領業務不斷增長,讓團隊不斷成長,事和人都上一個新臺階。
?
第二個能力是,有由外而內的思維;
能夠花時間時間和精力觀察客戶,包括整個社會環境的變化上,來捕捉機會,從業帶動業務和團隊,避免因為以自我為中心,導致自己和團隊走向衰敗。組織的成果永遠在外面,管理本身并不能夠解決管理問題,并不能推動組織的活力和業務常青。?
?
第三個能力是,有系統思維;
不能只有屁股思維,只站在自己部門利益看事和做事,還能夠理解其他部門的業務,從而為組織整體目標主動溝通協同、橫向拉通對齊。思考問題不能過于線性。
?
第四個能力是,有更強的同理心;
用一種雙贏乃至多贏的思維來考慮促成彼此之間的合作。?
?
第五,管理者本身的生命力也很關鍵。
心有力量,做什么,都有力量。能夠找到自己內心的力量,能夠為團隊注入能量。何謂明日之管理者?識目標,有能力,懂人才,會賦能,重流程,善協同,為成果負責,敢于承擔。
新商業時代,需要新時代的管理者。今天的管理者,做個一個明日管理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