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洞見>新聞中心
喬布斯對張一鳴的這7點啟發,你也應該了解


作者:李陽林      來源:舵舟


探究創業公司字節跳動,為何能在看似幾無縫隙的移動互聯網格局中突破圍剿成為新的一霸?是舵舟研究字節很重要的初心。

令人驚喜的是,我們發現字節在領導力和組織層面所奉行的理論來源,跟舵舟所倡導的目標管理體系——德魯克所精細描繪的管理者應該如何自我管理,以及安迪·格魯夫(前英特爾CEO)所推行的組織目標管理體系OKR,一脈相承。

但為何字節能把目標管理體系踐行得如此之好?這是舵舟進而研究張一鳴的初心。為了能夠把張一鳴“思考背后的思考”吃個透,我們精讀了張一鳴的書單。

又有非常有趣的發現——《喬布斯傳》是張一鳴看了又看的一本書,2012年開始看,到2014年又看,再到2016年又看,至少三遍。

我們精讀完這本書,再來對比字節跳動的經營,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喬布斯的很多理念,讓張一鳴很有共鳴。

正確和有效的東西往往都需要遵循常識。

我們來看看這份人物關系鏈:

德魯克是目標管理體系的發起人,安迪·格魯夫從目標管理理論延展出OKR,安迪·格魯夫是喬布斯很重要的導師和投資人,喬布斯在很困難的時候,會給格魯夫電話尋求幫助。

張一鳴應用了德魯克和OKR,還是《喬布斯傳》的深度讀者。喬布斯是雷軍的偶像,而雷軍是字節跳動的投資人之一。

張一鳴被稱為是中國的扎克伯格,而喬布斯非常欣賞扎克伯格。扎克伯格也很敬佩喬布斯,扎克伯格獨裁且文藝的風格也很像喬布斯,但他更想成為像比爾·蓋茨那樣的人。而比爾·蓋茨的首富成長之路,英特爾的格魯夫是很重要的助力。

連接這份復雜人物關系的很重要的因素是——他們有重合的價值觀——做出一家偉大公司,應該遵循的一些規律和常識。

今天,我們通過拆解《喬布斯傳》對于張一鳴的啟發,來看看這些常識和規律分別有哪些?

1、如果你想做偉大公司,一定要找一流人才

很多創業公司在草創階段,對于未來所要應對的挑戰理解不夠,搭班子的時候,兩個字——將就。能來什么樣的人,就用什么樣的人,

2012年,張一鳴在建今日頭條班子時,對自己說:每當想放低要求的時候,我就提醒自己一定不能往低走而要往高走,我們要做的出彩,而不是完成事情。而尤其在早期,核心幾個人的能力素質態度是最關鍵的。?

喬布斯在20多歲剛創業的時候,也是如此。80年的蘋果,喬布斯對于招聘流程有著嚴格的控制,目的是找到具有創造力,絕頂聰明又略帶叛逆的人才。

他會問一些古怪的問題,以考驗求職者在突發狀況下的思維應變能力,以及他們的幽默感和反抗精神。

比如他會問:
你是幾歲失去童貞的?
你還是處男嗎?

后來等蘋果做大了,蘋果需要成熟的職業經理人,喬布斯親自N顧茅廬,把斯卡利(前百事可樂總裁)挖進蘋果,并說出那句傳世挖人名言:你是希望賣一輩子糖水,還是想抓住機會來改變世界。

盡管后來,斯卡利把個性十足的創始人喬布斯趕出了蘋果。

無論職業生涯怎么改變,喬布斯對于人才的理念沒有改變:如果你想建設一個由一流隊員組成的團隊,就必須敢下狠手,讓二流的人離開,因為你不這樣做,沒人會這樣做。如果你吸收了幾名二流隊員,他們就會招來更多的二流隊員,很快,團隊里甚至還會出現三流隊員。

喬布斯認為,很多人說(牛人)不好共事,但是他的發現是,一流的選手只是不喜歡和三流的人才共事而已。這意味著你不能容忍二三流隊員。

在蘋果,重要崗位的招聘,會安排面見公司的主要負責人,而不是只見一下招聘部門的leader。喬布斯說,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笨蛋大爆炸”,免得公司上線充滿了二流人才。

字節的招聘過程和蘋果一樣嚴苛。有個前大廠出身的朋友說,給字節推薦了60個身邊的朋友,但只通過了一個。為了防止人才密度稀釋,字節設計了嚴密和高效的招聘體系。(想要了解字節在組織打造上具體如何做的,請看文末的課程列表。)

比喬布斯更進一步的是,張一鳴認為在招聘、人事變動等重要決定上,需要有正式的思考,并且寫下來。這樣避免“不認真”, 并使將來review提高有了基礎。即如果不小心讓“三流人才”進入,還可以有歷史檔案來復盤糾錯。

2、追求極致,過程就是獎勵

張一鳴奉行“做不好的就別做,要做就必須做到非常好。不但做了,而且做好了,每天問問自己有什么新做好了”的理念。

如今“追求極致”寫進了字節跳動的價值觀里,指引著字節兒的行動并考核著他們。

在追求極致這方面,喬布斯可謂大師。

2013年,張一鳴看完《喬布斯傳》,留下這樣一段話:

花了6個月看完kindle上英文版《steve jobs》前半本,昨天花了6個小時在iphone上看完了唐茶中文版的后半本。實話說,我被震驚了:喬布斯不是完人毛病很多。但在對平庸的極端不容忍和對卓越標準的極度追求,以及對此的犧牲上,好到令人怯步。

喬布斯無法忍受從產品中感受出草率的態度。

很多公司是敲定一個完工日期后,就不允許再更改。但喬布斯不是這樣的人,他的名言是:直到上市,產品才算完工。喬布斯告訴團隊,即便是錯過上市日期,也不能粗制濫造。

他的現實扭曲力場,總是讓人能完成他們認為自己辦不到的事情。

1984年,因喬布斯的追求完美,開發周期已經嚴重拖延了的mac,終于要開發布會了。但是喬布斯的開發團隊發現還有一處沒有完善好,于是給喬布斯打電話,請求再給兩周時間。

喬布斯用低沉的聲音回答他們:“你們真的很棒,但絕不會推遲,你們已經做了好幾個月了,再多兩個星期也不會有很大的差別,你們還是趕快把它做完,我會在一周后將你們的程序交付運行,上面會標有你們的名字?!?br style="font-family: "sans serif", tahoma, verdana, helvetica; box-sizing: inherit; caret-color: rgb(51, 51, 51); color: rgb(51, 51, 51); white-space: normal; font-size: 13.3333px; line-height: 20px;"/>
結果喬布斯的團隊真的做到了,他們也難忘那段缺睡少覺的歲月。

在996的字節,只要高層思路清晰,大部分人充滿了斗志與樂趣,因為比起追求成長和極致,所受到的辛苦和煎熬,不算什么。

過程就是獎勵。

3、注重團隊建設、注重文化打造

字節有著名的字節范兒,有著名的“CEO面對面”,字節發展到了目前6+萬人,依然沒有事業部,以功能性部門來主導。

這跟喬布斯的經營理念也非常像。

關于團隊建設

80年代,喬布斯會帶著他年輕的團隊每半年到郊外去做集思會,他離開蘋果創建NeXT,集思會的頻率更高。后來他回到蘋果,每年會開“百杰集思會”。通過這些活動去傳遞思想打造團隊。

1997年,喬布斯重回蘋果,第一件事就是幫助團隊爭取期權權益,而且他要求董事會必須兌現,因為人才是問題的關鍵。如果不通過,他就不來上班。而為團隊爭取來的權益,他個人一分也沒有。

對于團隊的苛刻,甚至體現在喬布斯對于董事會的要求,他重回蘋果的第二件事,就是要求原董事會成員辭職,因為他覺得他們都是蠢才。他選擇那些跟自己站在一起,并且更有價值的人加入董事會。

關于文化打造

80年代,喬布斯對他的團隊說,我們要當海盜,不要當海軍。

團隊要有一種叛逆的感覺,能夠快速行動,做成事情。

這支海盜團隊打造了天才產品mac。

后期更加成熟的喬布斯,有了更加成熟的公司經營理念。

他非常注重打造合作文化。很多公司以少開會為榮,但喬布斯相反,每周一高管會,每周三下午營銷戰略會,此外還有無數產品評論會。他堅持要讓所有參與者一起討論問題,利用各方優勢,聽取不同部門的意見。

因為他堅信蘋果公司的一個巨大的優勢,就是各類資源的整合,他希望公司的所有部門都能夠并行合作。

所以在蘋果,產品不是像流水線一樣,從設計再到營銷、分銷,相反這些工作是同步進行的。

“我們的方針就是開發高度整合的產品,這也意味著我們的生產過程也必須是通過整合和協作完成的?!?br style="font-family: "sans serif", tahoma, verdana, helvetica; box-sizing: inherit; caret-color: rgb(51, 51, 51); color: rgb(51, 51, 51); white-space: normal; font-size: 13.3333px; line-height: 20px;"/>
如果團隊合作不力,喬布斯會解雇有關人員,他就這樣贏得了索尼。iTunes促進了iPod的銷量,又帶動了mac的銷量,而索尼則是硬件部門和軟件部門以及內容部門永遠無法在一起合作

庫克說,蘋果公司沒有財務獨立核算的事業部,全公司統一核算。

張一鳴在這段畫了重點:

事情做不好就想用事業部制解決的公司通常不好。07年開始困擾職能與垂直部門問題,就是上次看到這段開始有思路。規模不大又叫集團,主業一般就想布局,試圖多有幾個子公司的公司往往不好,哪怕是上市子公司。

喬布斯說,永遠不要擔心內部相殘,與其被人取代,而不如自己取代自己。所以即便iPhone出現會蠶食iPod的銷量,而iPad會影響筆記本電腦,都沒有妨礙他的創新。

1997年,經典的“think different”的廣告,不僅讓是市場重新找到了蘋果原來的味道,也讓團隊找到了精神支柱,找到了文化歸屬感。

這跟字節的理念很像,對外和對內都需要傳播,員工和用戶都是我們的用戶,都需要認可我們的理念,從而更緊密的合作。

在蘋果和字節都注重“坦誠”這一文化。

情緒暴躁的喬布斯說:“我試圖去打造一種文化,我們相互之間誠實到了殘酷的地步,任何人都可以跟我說,他們認為我是一堆狗屎,我也可以這樣說他們。我們有過激烈的爭吵,互相吼叫,但那可以說是我最美好的一段時光?!?br style="font-family: "sans serif", tahoma, verdana, helvetica; box-sizing: inherit; caret-color: rgb(51, 51, 51); color: rgb(51, 51, 51); white-space: normal; font-size: 13.3333px; line-height: 20px;"/>
溫文爾雅的張一鳴認為:當感到溝通困難的時候,最好的溝通方法不是想太多技巧和說法,而是:更坦誠的溝通 。

4、宿命和動力源泉

一個人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于在他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時發現了自己生活的使命。

2009年,時年26歲的張一鳴上任99房CEO。2012年,29歲的張一鳴創辦今日頭條。

1985年,剛剛發布MAC獲得了成功、處于人生巔峰的喬布斯,迎來了自己的30歲生日,他寫了一段話:

我會永遠保持與蘋果的關系,我希望這一生,能讓自己的生命歷程和蘋果的命運彼此交錯。就像編織一副掛毯那樣。可能我會離開蘋果幾年,但我終究是會回來的。而這就是我可能想要做的事情。關于我,應該謹記的關鍵一點是,我仍然是個學生,我仍然在新兵營。

第二年,他陷入人生低谷,被斯卡利趕出了蘋果。在外漂了12年的喬布斯,于1997年重返蘋果,當時他已經有了另一家上市公司皮克斯,也有了幸福的家庭,他在考慮要不要回去。

后來他決定重返,他跟他在皮克斯的合伙人拉塞特商量:我想我做這件事(回蘋果)的唯一原因是,這個世界如果有蘋果就會變得更好。

拉塞特溫和微笑著:我祝福你。

iPod讓他們再一次大獲全勝,比爾·蓋茨繼續抄襲,但是失敗了。喬布斯認為他贏的原因是熱愛,他們做iPod是為了自己:“當你真正為自己,為家人,為好友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你不會輕易放棄,但如果你不熱愛這件事的時候,你就不會多走一步,也不情愿在周末加班,只會安于現狀。”

張一鳴把這段也畫了重點。

張一鳴說:develop company as a product.(打造一家公司就像打造一個產品。)

喬布斯的動力源泉在于做一家基業長青的公司,12歲那年,他在惠普兼職實習,就了解到,一家妥善經營的公司能夠大量催生創新,遠勝于任何一個有創造性的人。

“我發現最好的創新就是你組織一家公司的方式。如何建設一家公司,這整個概念令人著迷。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傳世的公司,這家公司里的人動力十足地創造偉大的產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當然能賺錢是很棒的,因為那樣你才能制造偉大的產品,但是動力來自產品,而不是利潤?!?br style="font-family: "sans serif", tahoma, verdana, helvetica; box-sizing: inherit; caret-color: rgb(51, 51, 51); color: rgb(51, 51, 51); white-space: normal; font-size: 13.3333px; line-height: 20px;"/>
5、專注

張一鳴解釋什么叫做事不過三,即當前最重要須關注的事情不超過三件。他說堆砌的產品沒有安全感,準確的抉擇才有。

喬布斯重返蘋果,面對各種為了滿足零售商的奇奇怪怪的產品線,以及一些稀里糊涂的開發團隊。

他立刻開始大刀闊斧瘦身行動,很快他就砍掉了70%的產品,他對團隊說,你們是聰明人,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這些垃圾產品上。

他畫了四格:兩列是消費級和專業級,兩行是臺式和便攜。他們的工作就是做四個偉大的產品,每格一個。

專注力拯救了蘋果,喬布斯回歸第一年,就裁掉了3000人,扭轉了公司的財務狀況。經歷了兩年虧損之后,蘋果終于在該年實現盈利4500萬利潤,1998年整個財年3.09億利潤。

6、重視討論

張一鳴的名言: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聰明,寫作使人嚴謹。

在字節,有讀書交流會,有培訓交流會,有內網溝通,張一鳴重視促進信息高效運轉。

喬布斯非常推崇面對面去交談。他說,在我們這個網絡時代,有一種想法認為,創意可以通過郵件和網絡聊天被開發出來。但他認為創意產生于自發的談話和隨機的討論中,比如你偶遇某個人,你問最近在做些什么,然后你說:哇,很棒。你就會蹦出各種想法。

所以喬布斯在建造皮克斯大樓和蘋果園區的時候,重視“偶遇”和“計劃外合作”的元素。

蘋果內部,自由發表意見的重要場合是每周一上午的管理團隊會議,9點開始,持續三至四個小時,討論的重點常常著眼于未來,每款產品接下來該怎么做?應該開發哪些新東西?喬布斯會利用這個會議加強蘋果公司的共同使命意識,這種集中式控制,使得蘋果公司猶如一個優秀的蘋果產品那樣緊密的整合在一起,并且防止了部門之間的斗爭。

喬布斯還利用這個機會強調公司的焦點所在。他不允許團隊出于營銷的考慮增加產品,也不允許主意滿天飛,蘋果公司一次只著重于兩三個優秀項目。

蘋果的集思會,目的是讓最優秀的人參與討論。坦誠的文化,能夠讓“討論”極大的發揮效力,推動公司向前。

7、最后

喬布斯的敏感、情緒化和暴脾氣,讓他身邊的人,包括家人都深受其傷。

這也許也是扎克伯格更想成為比爾·蓋茨的原因之一吧,或許,張一鳴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