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洪建--同心動力咨詢經理 來源:同心動力管理V視角(ID: topduty)
人們的思想日益多元化,價值觀也日益多樣化。企業,終歸是由人組成的,怎樣讓員工認同企業的價值觀?怎樣讓員工為共同的目標努力?數字化的擴張,是你的企業文化從未遇到過的挑戰。以下,enjoy:
1、數字化擴張對個人與企業的影響
1、對人的影響:我們正在0和1的數字黑洞中,越陷越深
很多人擔心人工智能會控制人類社會,并且由此可能會產生人與機器之間的戰爭,甚至有人將這種假想的未來拍成了電影。我曾一度認為這是科幻,而且僅僅是科幻。但是,當我不經意間發現,我的思想和行為正被網絡左右時,我突然覺得,也許那就是未來。
很多朋友都在玩 “頭條”,你會發現它的宣傳語是“你關心的,才是頭條”。某天,我在刷頭條時,猛然發現,它竟然推薦了一條文章,竟然切合了我心里正在想的事情。當時心中驚奇,82年的可樂也壓不了我的驚啊。它是怎么知道的?連我心里想什么事情都清楚?細想之后,才明白,我的上網習慣,多點擊哪些內容,已經都被這個軟件了如指掌。即使內心最隱蔽的那部分,都已經展露無遺了。沒錯,是我的習慣在左右我的行為,但同時,網絡也在左右我的行為。
網絡的出現,一開始是把每臺電腦連接起來;后來是把每個人連接起來;現在它又在總結人們的習慣,挖掘人們的需求,左右人們的喜好,引導人們的行為。也許,有一天,它會控制人們的思想。試想一下,如果你的愛好是學習彈吉他,那么網絡可以不停地為你推薦自學吉他的文章和教學視頻;如果你的愛好是寫毛筆字,那么網絡就會經常為你推薦各種字帖;這些愛好都是有益的,或者說,至少這些愛好不會造成負面影響。但是,如果你的愛好是暴力呢?那后果簡直不堪設想。
這種情況下,每個人的思想或許會被改變,但同時有些思想也會被重復性的強化。人們的思想日益多元化,價值觀也日益多樣化。企業,終歸是由人組成的,怎樣讓員工認同企業的價值觀?怎樣讓員工為共同的目標努力?數字化的擴張,是你的企業文化從未遇到過的挑戰。
也許你會說:
當我走進劇場,就會安靜的觀看演出;
當我走進酒吧,就會享受暢飲時刻;
當我走進辦公室,就會立即投身工作。
企業文化,關鍵還是氛圍的營造。
然鵝,企業的氛圍,也會被數字打破。
人類歷史上的眾多關鍵性發明,都旨在解放勞動力,同時又取代勞動力。蒸汽機的發明,內燃機的發明,電力的應用,都是如此。然而,網絡的發明,不僅僅是要解放勞動力,取代勞動力,它還要指揮勞動力,甚至淘汰勞動力。
2、對企業形態的影響:你可能未見過你的員工,也可能你的員工不是人
A、機器人取代人
關于機器人取代人類勞動這一未來趨勢,也許是毋庸置疑的。就如同蒸汽磨坊取代水力磨坊、汽車取代馬車、電子郵件取代紙質信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聯合國預計,在發展中國家,將有2/3的勞動力會被機器人取代。俄羅斯戰略中心的報告指出,即使發達國家,在2035年,也會有25%-30%的工作崗位被機器人取代。
2016年5月,富士康昆山工廠引進大量機器人后解雇了60000名工人。因為用機器人取代人力,可大大降低勞動力成本。以前650名工人生產的東西,有了機器人后,只需要60個工人。
2017年,上海某百貨公司因ERP智能系統的上線,解除了某數據分析師的勞動合同。該公司表示,智能系統的應用,使得該人工崗位的存在變得毫無意義,因為該系統十分鐘就可以完成人工的工作。
未來,你的員工不一定是人,如果它是機器或者智能系統,你該如何管理?
B、電子程序將成為你的管理制度
被管理的對象不再是感情復雜且具有強烈自主意識的人,而是沒有感情波動,沒有自主意識的機器或者智能系統,那么你的企業管理制度將變成一堆廢紙,至少其中一部分會這樣。這些廢紙將由電子程序取代。然而,糟糕的是,這些程序是有IT工程師編制,而非企業的管理人員。那么,管理崗位的存在還有意義嗎?如果某天,編程的工作也被機器人取代了呢?原來,人類社會發展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解放”(淘汰)勞動力。
C、你的員工,你也許從未見過
眾所周知的維基百科,在全球網站排名中高居第7位。它的域名是.org,而排在它前面的網站無一例外都是.com。顧名思義,維基百科的存在不以盈利為目的。它接受捐贈,但從不允許其網站上出現商業廣告。那么它的員工是誰?它的員工遍布全球,而且都是自發的貢獻自己的知識,更沒有任何酬勞也沒有任何獎勵。它的老板也許從未見過這些 “員工”,但是這個網站卻運轉良好。也許這些“員工”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職業者,但是,自由職業的潮流卻已經波濤洶涌。這種現象被稱為“零工經濟”。
2016年,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研究稱,美國大約有5400萬到6800萬人通過自主的工作和臨時工作獲得一定的收入。阿里研究院報告顯示,到2036年中國可能有多達4億人屬于零工經濟的自由職業者。
在美國,有一家Hourlynerd公司。它的業務是把有咨詢需求的企業和自由顧問或兼職顧問連接起來。企業在平臺上提交項目,專家到平臺上接單。平臺上的顧問大都來自哈佛等知名學府,以保證咨詢的質量,但是價格卻是傳統咨詢模式的1/20。工作,也不一定非要歸屬于某個公司,它就是個人的。
2、面對數字化,你的企業文化會如何?
當傳統的企業形態被數字化的擴張侵蝕的面目全非時,你的企業文化很可能也會被打的七零八落。
1、你的企業文化將更難引起共鳴
無論80、90還是 “更多0”后,其自我意識將更加強烈,思維方式將更加多元,對企業的認同將更難建立。工作是他的必須,但,不一定是他的追求,虛擬世界中的他,也許才是他的追求。人們花在網絡上的時間,正在迅速增加。
兩個一起吃飯的人卻沒有交流,而是各玩各的手機;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游戲— — “開心消消樂”,都能讓人玩上半天;更何況PC端還有無窮無盡的更加耗時的網絡游戲。現實中的你和網絡中的你,哪個才是真實的你?或者說,你喜歡哪一個環境中的你?
網絡的世界,也是自我的世界。要知道,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網絡世界里,人們可以得到除了生理需要之外的其他各層次的滿足。企業的文化,卻難以引起人的共鳴。為什么?你的企業文化并非以人為本。
2、企業文化的對外傳播將更加重要
人有主觀能動性,但機器沒有。你的企業文化難以影響機器人,卻可以影響你的投資人、客戶、合作伙伴以及社會公眾。企業文化固然可以彰顯企業的價值觀念,感染員工的思想和行為,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然而,這些價值觀念,不僅僅影響到企業的行為和員工的行為,如果你能做的更好,它將影響所有利益相關方的行為。
如果你真正做到誠信以待,互利共贏,那么將會有更多的組織愿意與你合作;如果你的產品極致而新潮,那么將會有更多消費者趨之若鶩。這會形成品牌效應,它不一定是企業品牌或者產品品牌,也有可能是文化品牌。
3、員工“無組織無紀律”
對于自由職業者,開放、友好的企業文化,將使他們感覺到“工作環境”的舒適。企業文化的作用不再僅僅是讓員工認同企業的價值標準并且按照這些標準去完成工作,而是應該更高效地讓人理解、領會并照此執行。
但是自由職業浪潮的出現,為此提出了難題。“零工”們并不了解你的企業文化,也未曾耳濡目染,他們的行為習慣和價值觀也許與你的企業格格不入。你該如何讓他們按照企業的價值觀行事?尤其是那些富有創意性的工作,“零工”們交出的工作成果,也許沒有一絲企業文化的影子,甚至他們為客戶服務的方式都讓你覺得十分另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