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洞見>新聞中心
如何讓企業更具儀式感?


作者:張巍--同心動力常務副總      來源:同心動力管理V視角


不久之前,我們偉大的祖國剛剛度過了七十歲的生日,七十華誕的富強中國以一場場國家規格的盛世儀典,積聚了國人空前高漲的愛國熱情,激發了國人深藏心底的愛國意愿。


國之重禮在于盛世儀典,企業組織也有其儀式典章,在對我們國家近幾年傳統與創新兼具的國家儀式進行梳理之后,我們把視角從國家層面拉回到組織層面,就“如何讓組織讓企業更具儀式感”來展開分享和探討。我們按照“為什么”——“有哪些”——“怎么做”的思路依次展開。


1
組織為什么要有儀式?


對于組織而言,儀式是組織中被設計出來的或被構造而成的,并在某種形式中被不斷重復的行為范式,而儀式感便是這種行為范式在運用和起作用時,而給組織內成員或組織外個體帶來的一種群體感受。

組織儀式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組織儀式,特指組織中的個具體活動儀式或動作傳統;

廣義的組織儀式,將由組織的象征符號加工而成的組織口號、組織語匯、組織風格都融入其中。

無論是狹義還是廣義,組織儀式和儀式感的本質作用,是為組織群體帶來一定程度的“共有意義”。

組織某些時候不是機械和冰冷的堆砌疊加,組織是作為一個共有意義的系統而存在的(琳達 ? 斯默里奇,Linda Smircich,1992),正是這種組織的共有意義賦予組織成員的經驗以共同形式和一致性,任何組織或群體,其活動的穩定性依賴于共同解釋模式的存在和對經驗的共同理解,而正是這些共同的解釋和理解使得日復一日的活動變得習以為常和理所當然。


在特定的情勢下,一套逐漸形成的共有意義會賦予一個群體自身的氣質和顯著的特征,而這種氣質與特征需要通過思想信念、活動規范和儀式、語言和其他符號形式等一系列的“載體”表達出來。組織常常要運用與自身緊密相關的儀式的載體,這些載體的共同意義能夠為組織成員提供有關經驗的共同感情,同時,也能在沒有更多交流情況下取得對事物、對象、行動的共同反應,使組織成員形成一種無需講出來的協調一致、無需過多表達就可以達到的深切認同。


可以說,組織儀式是組織共有意義的最形象的載體表達,同時也是對于組織群體成員其共有意義的感染和強化。


組織儀式可以是一種有形表達的有形飾物,將組織信念、組織傳統有序地傳承下來;
組織儀式可以是一種直抵人心的感性洗禮,用感性和感染的力量把群體成員默契地聚集到一起;
組織儀式可以是一種獨樹一幟的個性表達,將差異性的組織特質顯現出來,繼而與其他組織區隔開來。
組織儀式很重要,組織需要儀式感。


2
組織究竟有哪些儀式?


組織儀式多種多樣,并不一定僅限于轟轟烈烈的大事件才有儀式,一般來講,組織儀式通常會由日常工作類儀式、主題活動類儀式、慶典典禮類儀式、隨機發生類儀式等類別組成。


其一,日常工作類儀式。在組織運轉的過程中,其實始終由諸多儀式組成,只不過因為太過于平常,往往使我們失去了對這些儀式的關注,而諸如周工作例會、月度業務分析會、季度經營分析會、半年和年度工作會等會議,是日常工作類儀式的重要組成。


其二,主題活動類儀式。在組織日常運轉之余,有些組織會不定期的針對某些主題,組織某些松散的非正式儀式,以營造一種活潑親和的組織氛圍,比如員工集中舉行的生日會,公司某發展結點的紀念會,新員工的群體見面會等,而這些“會”也是組織儀式不可或缺的部分,起到了軟化組織、歸攏人氣的作用。


其三,慶典典禮類儀式。不同行業有著自身的業務屬性,不同組織也與之對應具有諸多與業務開展和發展相關的儀式,比如某項工程的奠基儀式、某高速公路投資建設企業的某條高速的通車儀式、某大型建筑的落成與啟用儀式、某重要行動的啟動儀式等。


其四,隨機發生類儀式。隨機發生類儀式是組織根據隨機發生的事件而機動策劃、設計并舉行的儀式,比如,針對某突發災難而組織的捐贈儀式、針對某困難及病患員工的慰問儀式、針對某特定事件突出貢獻者的頒獎表彰儀式等,這些儀式帶有隨機性和機動性,但也可以彰顯組織對某些事件的態度與觀點。


不管是哪一類組織儀式,我們要學會通過組織儀式這個“有形載體”,來窺視組織的“共有意義”,這個共有意義,可能是組織的運行規則,可能是組織的企業文化,可能是組織的行為慣性,也可能是其他。


以多數組織都會進行的周一晨會為例,有的組織的周一工作晨會往往是領導先發言、各個部門負責人與會者輪流匯報上周工作結果及本周工作安排的一種流水賬會議,這種比較傳統的會議形式其實是一種為了在每周周初把大家栓到一起的一種硬性的組織儀式而已,這種空泛的會議不在于說了什么,而只在于這樣的一個形式,而且在這個形式的會議中,與會者可能永遠看不到事情的真相,他們看到和經過的僅僅是一個形式,一個表達“I am here”的形式,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深入判斷了窺視此組織的運轉方式,以及思考為什么會有這種“形式會議的組織儀式”的深層次原因。


組織有很多儀式,要學會觀察儀式。


3
儀式如何更具儀式感?


既然組織儀式對于組織很重要,組織也需要儀式感,既然儀式有很多種類,儀式能夠展現組織的“共有意義”,那么,如何設計出更具儀式感的儀式,如何使現有儀式更具有“儀式感”呢?在這里與大家分享幾個關鍵詞。


關鍵詞一:傳統 —— 沿承


有的儀式是需要“傳統”的,傳統越能夠體現出組織對舊有精神的沿承,如同古代的祭祀和某些宗教儀式都要講求嚴格的禮儀典章和器型體量,并形成了固化和傳承的祭祀或宗教制度。當組織成員共同將儀式與有宗教色彩般的體制程序聯系起來時,在日常的組織生活中舉行的儀式就會充滿重要性,參與儀式的組織成員就能從中感受到各種意義。


關鍵詞二:沖擊 —— 信號


有的儀式是需要“立新”的,也就是說是需要體現原來的不一樣的,而這樣的儀式一定要對參與者的感官有沖擊力,以此釋放我們“不得不變”和“一定要變”的決心。如同當年張瑞敏掄起鐵錘把存在質量問題的冰箱砸個稀爛,還如同麥當勞一夜之間把總部管理層的椅背都鋸掉的情形,海爾員工看著冰箱的神情和麥當勞管理者看著殘缺椅子的神情,應該是如出一轍,驚愕感的沖擊力,釋放出了強的“注重質量和服務”、“走動式管理”的信號。


關鍵詞三:象征 —— 意義


儀式不僅僅是眼前的形式,更是其背后的象征性意義,一個好的儀式如果要有儀式感,其儀式背后的象征意是“體”,而形式只是添彩的“用”。


比如,杰克 ? 韋爾奇在克勞頓村一把火把通用電氣的《藍皮書》付之一炬,象征著向大企業病宣戰、走向既大又小片扁平化的開始。比如,一家快速規模化擴張的水務集團,把所轄幾百家遍布全國的水廠的凈化水體匯聚到一起,形成新的匯和之水,以此象征著來自天南地北、不同背景的企業相約而匯、聚合成一的文化融合。?


某水務集團匯水儀式


關鍵詞四:感染 —— 人性

組織是由人組成的,組織的感情來自于人的感情,一個具有強烈儀式感的組織儀式,必須能夠以人性的視角觸動到人的神經,感染到人的感情,才能帶來或直抵人心、或振奮人心、或洗滌人心的效果。

比如,阿里巴巴對供職不同年限的員工有不同設計的回饋環節儀式,以此感謝員工對組織的歸屬和長久的貢獻。比如,華為公司多年來堅持的管理干部工作作風宣誓儀式,為打造有力的領行示范群體,作出了“要求下屬先做到的、高層管理者先做到”的表率,打消了員工群體“刑不上大夫”和“法不責眾”的顧慮。


華為公司干部工作作風宣誓儀式


關鍵詞五:發酵 —— 傳播

一個有儀式感的組織儀式,其效力不應僅限于儀式舉行之時、儀式舉辦之地,其效力應在更長的時間和更廣的空間起到作用,而這就要求組織儀式要有傳播的公用,起到長久“發酵”的效果。


比如,某水務集團遇到集團與區域單位的差異性矛盾時,總能夠想起當年回水儀式的清醒,從而提醒自身文化融合的重要性。比如當GE公司的某事業部官僚或大企業病傾向時,韋爾奇燒掉藍皮書的情形也許會出現在事業部管理層的腦海中,以此促使他做出正確的思考和判斷。


把握住以上幾個關鍵點,讓組織儀式更有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