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彥春(同心動力副總) 來源:同心動力管理V視角
在面臨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和社會大環境較為浮躁的今天,企業行思會逐漸流行起來。企業的高層級管理者暫時放下手頭的雜務,找一個不受干擾的地方,聚在一起,安靜地思考、深入地討論企業的戰略性問題。行思會可以讓長期被各種事務纏身的高層級管理者有機會“喘一口氣”,回望一下初心,校正一下方向,眺望一下未來。
1
你真的了解行思會(Retreat)?
思方行遠,后退原來是向前?
行思會顧名思義就是且行且思,行而有思,思而行遠。行思會的英文原意是retreat,直譯應該退思會。但為什么大家都把它譯成行思會呢?一直沒有找到權威的說法,直到讀了唐朝布袋和尚的《插秧詩》,才恍然大悟、豁然開朗。
這是一首平平常常的詩歌。一共就四句: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講的是農民在水田里插秧,也可能是布袋本人的一次插秧體驗。
但仔細琢磨,發現其中深藏玄機:
“低頭便見水中天。”本來就是天在上,水在下。按常理,我們要看天需要抬頭,所謂的仰望天空、仰望星空,但是,在那個特殊的環境——水田里,我們要看天,只需要低頭去看,天到了水底里,水到了天上。那么,天到底是在上面,還是下面?眼睛看到的,究竟哪一個是真實的?
“退步原來是向前。”這個現象跟上面那句低頭便見水中天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在大家的觀念中,人向前走的方式,就是面朝前,雙腿往前走。而在這個特殊的情景中,人的前進方式是一步一步往后退的。那么究竟前進是往前走,還是往后退?
生活實踐告訴我們,農人插秧,一步步倒退,退到最后,秧便插好了,看起來是退步,實則是向前……
與心目中的獨特目標重新連接,思考真正的改革之途?
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國建筑事務所Chetwoods和Patterson Buxton設計了一座地球儀形狀的“world leader retreat”(世界領導人行思所)。這座耗資3億美元的建筑座落在美國內華達沙漠中,在那里世界領導人將“與他們生活中的獨特目標重新連接”。這座建筑就像一個放在自由女神像花冠上的一個巨大的地球儀。類似的規模略小的結構垂直下降到一座大壩中,那里是“地球儀”的唯一入口“迷宮”。負責“Universitas領導人行思所”項目的建筑師Laurie Chetwood說:“在這里世界性的問題被拋在一邊,自由思考得到鼓勵。”
主建筑坐落在65英畝的景觀場地中,距離拉斯韋加斯市中心以東17英里,俯瞰寧靜的拉斯韋加斯湖。
Chetwoods表示,白天這座建筑將成為一座地標,夜晚則是“閃亮的燈塔”。“地球儀”本身是一個6層高的建筑,采用天然能源作為動力。“地球儀”旁邊花瓣一樣的結構打開后能夠在白天收集沙漠中灼熱的光照,晚上則關閉將熱量提供給建筑。此外,水力發電和風力發電也是重要的動力來源。這里設置了會議和發言的設施,不過鼓勵非正式的會晤,營造輕松的氣氛。此建筑奠基人Donna Vassar希望該設施能夠讓領導人“融入全新的環境,思考真正的改革之途”。
2
行思會有多重要?
如何感知變化,求勝于未知?
著名管理咨詢大師拉姆?查蘭(Ram Charan)說過:我們這個時代的不確定性遠遠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時期,無論是在變化的規模、速度還是迅猛程度上,都與過去根本不在同一個數量級上。
當今時代,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強烈的不確定性:全球金融體系尚未完全恢復;大數據、云計算及移動互聯帶來的數字革命又撲面而來;全球各地橫空出世的競爭對手個個來勢迅猛;整個世界在醞釀著更大的挑戰與變革。從企業到行業,甚至是整個經濟格局都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企業領導者們都在問一個問題:“面對變化如此快速且難以預計的外部環境,我該如何決策,如何帶領企業求勝于未知?”
“在路上”的繁忙與盲目?
佛光禪師有詩云:“一片白云橫谷口,幾多歸鳥盡迷巢。”意思是說,只因多了一片白云,歸巢的鳥雀都迷了路,飛不回家了。
而我們所面臨的,絕不只是“一片白云”,而是“亂云飛渡”。看看我們的現狀,每天、每時、每刻,我們總是“在路上”的狀態,“忙!很忙!太忙!”充斥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我們似乎只顧著一路不停地奔跑,但卻忘了我們為什么要奔跑、為什么要出發,有時候甚至我們都忘了我們最初想要奮斗的目標是什么。
如果你也為此感到焦慮與迷茫,如果管理者想擺脫 “在路上”的繁忙與盲目,那么,行思會將為你提供一盞點亮未來的明燈。
3
行思會該怎么開?
根據我們的經驗,一個成功行思會需要三大關鍵要素:
清晰的議題
不受干擾的場所
優秀的協調者
議題怎么定?
議題的設置一定要科學合理,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因此,在議題確定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地進行調查研究,要充分尊重事實,盡量避免主觀性和片面性。
議題的數量一定要適中。最好是“一事一會”,或者至少是“一類事一會”。使參加行思會的管理者把精力集中到議題上,防止行思會議題過多,不利于管理聚焦和問題解決。
議題間應保持有機聯系。依據議題的邏輯順序來排序,即前面進行的議題是后面議題的一個邏輯鋪墊,逐步推動議題的討論。
地點怎么選?
除非你是國家政要,否則不要奢望去 “world leader retreat”(世界領導人行思所)開行思會,畢竟世界上只有一個“world leader retreat”。
但行思會最好不要在容易受到各種干擾的公司辦公區進行。最佳的場所,是遠離公司的清凈之地。
安東尼婭?馬卡羅(Antonia Macaro)與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在《FT周末》雜志(FT Magazine)上報道,英國企業現在會選擇在清靜之地召開行思會。
關鍵的引導者?
一個優秀的、富有激情的引導者是非常關鍵和必不可少的,這對把握好行思會的氣氛、達成行思會的目標至關重要。否則,要么成了活動,要么成了課堂,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4
行思會會有啥成效?
微軟:保持領先地位的利器
微軟能持續保持領先地位,行思會功不可沒。比爾?蓋次是運用行思管理的高手,他通常在一個管理階段結束后,帶著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建議方案去森林靜思微軟的現在和未來。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行思會是微軟持續發展、保持領先的利器。
國際專門組織:可以推動組織重整旗鼓
Culture Learning Group是一家經營行思會業務的組織,該公司的合伙人馬爾滕?阿瑟(Maarten Asser)表示:“如果行思會經過精心設計,高級領導層愿意言行一致地踐行會議目標,行思會和外出活動可以推動組織重整旗鼓。”
《哈佛商業評論》:能夠團結高管,激勵企業表現,鞏固企業地位
早在2006年,《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在一篇名為《見效的外出聚會》(Offsites that work)文章中就探討了有關行思會作用的問題,得出的結論是,一場成功的外出行思會“能夠團結高管,激勵企業表現,鞏固企業地位。”
中國人力資源網:讓決策與管理更科學、更輕松
中國人力資源網載文稱:行思會,將使我們的決策更理智,更切合實際;使我們的預測更具科學性、準確性;使我們的管理變得輕松、活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