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咨詢專家——梅琳 來源:同心動力管理V視角(ID:gh_a8d6397af2c5)
“這是一個創變的時代
是大機遇與大挑戰融合的時代
只有洞見趨勢,方可加速向前”
“如果我們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
那么將來的某一天
這個時代淘汰了你,就真的與你無關了”
長安汽車張寶林董事長這兩句話
在2018年北京車展前刷了屏
2015年
戴姆勒董事長蔡澈在法蘭克福車展表示
奔馳正在從汽車制造商
轉變為互聯網出行服務商
2016年
寶馬董事長克魯格在品牌百年慶典表示
寶馬將從汽車制造商
向個人出行服務提供上轉型
2016年
時任福特CEO的馬克?菲爾茲表示
福特既是一家制造企業
也是一家移動出行服務公司
2018年
豐田章男在CES上宣稱
豐田將從汽車公司轉型為移動出行公司
競爭對手將變為谷歌、蘋果等科技巨頭
技術爆炸、消費升級、產業和價值重構……作為制造業中技術含量、智能化程度和產業集中度較高的汽車行業,更早一步地成為了德國“工業4.0”的先到陣地,而這股轉型、變革的颶風正在刮向整個傳統制造業。
2014年,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時代,在世界各國引起巨大反響,美國提出“工業互聯網”,法國等國家也出臺了相關的智能制造政策。2015年5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加快“中國制造”的快速轉型,一場全球范圍的技術革命已經到來,在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大背景下,傳統制造業全面轉型升級已經勢在必行!
“中國制造的優勢已經從當初的成本優勢、規模優勢、制度優勢,演變成了三大新優勢:互聯網工具、工匠精神、積木式創新,這應該是‘新中國制造’的重要優勢和內涵。”吳曉波如是說。
有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體系正在形成,工業、互聯網、信息通信等行業企業以及行業協會、高校級科研院所等正共同探索工業互聯網領域新的應用模式,推動形成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等。
互聯網革命逼迫著企業重新定義渠道、技術創新、消費者,當前中國制造業亟需獲得新的能力、新的工具、新的商業模式,以沖過此次全球化的“大變革、大發展、大機遇”轉型變革期。傳統的制造企業該如何在轉型升級中準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夯實基礎,激發企業活力、創造力,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制高點呢?
互聯網對商業環節的滲透和改造是根本性的,這意味著,企業的轉型與變革,必將從生產方式、管理理念、生產設備、甚至到原材料都發生重大改變,而這一切,首先要求組織具備有足夠的創新活力、應變力與適應性,即從意識形態到能力上都發生相應的轉變與升級。
近年來,眾多企業在“變革是找死,不變是等死”的怪圈中一籌莫展的同時,越來越多的知名企業,已經將注重轉型企業的文化建設、以文化轉型來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作為助力企業轉型、變革的重要手段,為企業成功轉型奠定組織基礎,如眾所周知的,帶領IBM重現輝煌的郭士納讓大象跳舞,另有1984年張瑞敏進入海爾便開始的持續性變革,無不同步以文化轉型與變革作為重要支撐。
文化轉型推動企業轉型與變革,正是通過組織整體認知升級與共識統一,激發組織內驅力,同步構建以文化及戰略轉型引領下的全系統提升,確保組織轉型變革成功推進與有效實施,從而有效助力傳統的制造企業在轉型升級浪潮中準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夯實基礎,激發企業活力、創造力,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制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