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權五鉉 來源:領教工坊(ID:ClecChina)
如果無法阻止環境變化,那么就只能強化自己的適應能力。面對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很多人反應遲鈍。他們只會在火燒眉毛的情況下,才被動做出反應。
不過,那些真正優秀的企業經營者,通常會在事發之前便做好對策。即便與當下的業績無關,他們也會對未來的情況進行預判,并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以下,Enjoy:
任何企業所面對的外部環境都處于急速變化中,而且這種變化的程度在不斷加強。消費者的喜好總是飄忽不定的,當先前沒有的新產品和新服務涌現出來時,市場結構就會發生顛覆性的變革。與此同時,政策層面的變化也會引發很多嚴重問題。
新的政策導向往往帶來完全不一樣的外部環境。另外,環境及自然災害等問題如今開始變得日益突出,這些問題也屬于外部環境變化。當然,這種外部環境變化通常是不受人的控制的。每當外部環境發生劇烈變化時,企業經營者都會為尋求解決對策而絞盡腦汁。
如果無法阻止環境變化,那么就只能強化自己的適應能力。面對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為什么有的領導者反應遲鈍,有的領導者卻能夠未卜先知呢?
1
丟手絹游戲:企業衰落的一般模式
資深的企業經營者總是希望在自己掌管企業期間,創造出豐厚的利潤,進而讓自己卓越的管理能力得到認可。在任期內,他們往往會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追逐當下的業績上,盡可能地擴張能帶來當期利潤的業務。這就是很多資深企業經營者的行為方式。說得更嚴重一些,他們只顧收割所有現成的果實,而毫不關心為未來留下種子。他們一點也不在乎企業適應未來的能力,因為這要求他們推遲對眼前利益的收割。
小時候,人們每次去郊游時都會玩“丟手絹”的游戲。當其他小朋友把手絹偷偷放到你身后時,你一定要第一時間察覺到,然后迅速追上那個丟手絹的小朋友。
很多資深的企業經營者也會玩“丟手絹”這個游戲,說得更嚴重一些,他們是在“丟炸彈”。在炸彈引爆之前,趕緊將炸彈丟給別人,根本不管炸彈在別人手中是否會爆炸,只要在自己手中不爆炸就行。不僅資深的企業經營者這么干,大部分企業經營者其實都是如此,他們只要練就高超的“丟炸彈”技巧即可,根本無須暢想未來。
這樣的企業經營者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對于外部環境的變化,他們采取了一味逃避的態度。外部環境在急劇變化,這種變化已經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然而他們卻全然不愿意睜開眼睛。這些人大部分在過去都獲得過成功,他們沉浸于過去的輝煌,自我陶醉;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他們更愿意閉上眼睛,并墨守成規。因為過去曾經成功過,所以他們認為沒有必要求變。
第二個特點,對外界環境變化反應遲鈍。這些企業經營者對外部環境的變化一點兒也不敏感,雖然有很多征兆表明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但他們依然拖拖拉拉,而不是采取果斷的措施。這種領導者顯然很缺乏敏銳的洞察力。
第三個特點,對外界環境變化判斷失誤。這種人不是反應遲鈍,而是面對變化亂做決定。在我們周圍,這樣的大有人在。我想,可能是企業最高領導者這把權力的交椅讓他們迷失了判斷力。
作為企業的高層領導者,其至少有一半的工作應該是分析形勢變化,為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尋找方向。如果手頭工作紛繁復雜,他們就會受到拖累,從而無法看到變化正向自己走來。作為領導者,一定要切記,如果僅沉迷于眼前的業績,那么企業的前景便會暗淡無光。優秀的領導者應該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放眼未來,時刻關注外部環境的變化。
比起現在,領導者應該更加關注未來。那么如何才能高效應對不確定的未來呢?擁有未雨綢繆的洞察力,這一點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面對未來,領導者應該時刻牢記自己肩負的責任。領導者的眼睛里不能只是裝著自己,對于那些與自己同呼吸、共命運的企業員工,自己同樣有責任與他們共同迎接未來的挑戰。
那么,著眼未來,迎接變化,領導者應該如何準備呢?
第一步,制定簡單易懂的共同目標
很多資深的企業經營者也玩‘丟手絹’這個游戲,說得更嚴重一些,他們是在‘丟炸彈’。在炸彈引爆之前,趕緊將炸彈丟給別人,根本不管炸彈在別人手中是否會爆炸。只要炸彈在自己手中時不爆炸就行。不僅是資深的企業經營者這么干,大部分企業經營者其實都是如此,他們只要練就高超的‘丟炸彈’技巧即可,根本無須暢想未來。
要設定一個目標,并告知企業員工。領導者首先要明確自己期待的目標是什么?然后還要取得下屬的認同。要注意,目標不能過于復雜,難以理解。不要制定一些不可能實現的目標,要用最淺顯、最明了的語言向企業員工闡述自己的目標。
如果目標制定得過于復雜,那么每個人就會有不同的理解,進而導致偏離軌道。另外,目標過于復雜,每個人就會采用各自的方法去實現目標,這樣就無法形成合力。因此最終目標一定要盡可能地簡單易懂、清晰明了。
第二步,羅列出“哪些事情可以不做”
事先要排除那些影響變化的因素。如果領導者感到變革勢在必行,那么其企業可能已經在這方面開展了許多工作。意識到問題,才會尋求對策,越是能夠意識到問題的企業,越是可能已經嘗試了很多對策。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列出一個單子,記下“哪些事情可以不做”。
人們通常會把“要做的事情”羅列出來,而不去整理“那些可以不做的事情”。要想變革,首先要減少那些可以不做的事情,只有這樣,人們才可以爭取更多的時間去迎接變革。如果不把“這些可以不做的事情”去除,即使想推進變革,領導者也會因為沒有時間而無法著手,因為他已經把時間浪費在沒有用的事情上了。
要想迎接變革,還需要擁有更多的空間。如果企業員工的工作堆積如山,即使目標看起來再美好,他們可能也無法欣然接受。每個人每天可分配的時間是固定的,每個人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局限,很多人往往渴望變革,但忽視了時間和能力的限制。
無論一個人能力有多強,只要超過了自己能夠承擔的負荷,他也會一敗涂地。因此,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發揮最大的潛能,通過變革,讓企業有一個美好的前景,一定要列出“那些可以不做的事情”,并告知企業員工。
第三步,分享成功案例
2
變革力:用實際行動贏得別人追隨
雖然讓員工追隨自己并非變革的進程,但這也是領導者需要考慮的因素。要想實現變革,必須要有“連貫性”和“持久性”。
很多領導者剛開始時一般會制定各種宏偉的目標,希望大刀闊斧地進行變革,可后來卻不停地調整自己的目標,甚至在中途就放棄了自己曾經制定的目標。只有保持目標的“連貫性”和“持久性”,變革才能成功。有的領導者缺乏“連貫性”和“持久性”,于是只能依托外部機構的輔助,甚至專門聘請了相關專家,但第三者的意見只能作為參考,并不能完全聽從,因為公司的命運必須由自己來決定。
另外,領導者一定要“以身作則”。在追求變革的過程中,如果領導者自己都不思變,那么員工們也不會認同他提出的變革目標。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員工們通常會根據領導的行為舉止,判斷是不是真的要追隨這個人。
無數的事實證明,下屬真正愿意追隨的領導者,不是只愿意提出宏偉目標的領導者,而是能以身作則、愿意親自為實現目標而努力的領導者。因此,下屬是否能夠追隨自己,其實主要取決于領導者自身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