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馳 來源:同心動力管理V視角(ID:topduty)
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人們對“文化與制度”的認識經常陷入一種誤區,或把二者對立起來,或把二者混為一談,分不清二者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實質上,文化與制度存在緊密聯系。
文化存在于員工的頭腦之中,是一種精神狀態,文化凝聚人心,同時文化凝聚共識;
而制度以責任制、規章、條例、標準、紀律、指標等形式表現出來,約束員工行為。
可見,文化是維持生產關系的軟表達,制度是維護生產關系的硬約束。
回顧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同樣前者的文化對后者的制度也有影響。文化與制度與的內在關聯性就像男女兩人在跳華爾茲,文化是女性舞伴,在柔情中引導發展,制度是男性舞伴,在剛性中展現力量,兩者相輔相成,配合度要高。
文化催生制度,制度衍生文化,二者強關聯,并且在互動中產生深遠影響。當管理者認為某種先進文化需要倡導時,需要把倡導的先進文化滲透到管理過程,即“文化入制”,可加速員工對先進文化的認同過程,變成員工的自覺行動;而當企業中的先進文化已經超越制度的水準,這種先進文化又在催生著新的制度的形成。
“文化入制”的目標是文化為魂,核心制度為基,以此推動工作效能提升。制度的實施,需要與員工當下的文化認知相匹配,制度可操作性和適用性適用不了企業文化管理的需要,也會導致企業缺乏執行力。
同心動力在以往實操的案例中總結發現,特別是當企業實施創新制度時,也會對文化產生一些沖擊、甚至改變文化。當文化與制度不匹配,會造成二者脫節,使管理出現真空。無論制度的實施處在哪一階段,企業都要注意通過強化文化、增強共識來幫助管理的成功。如果文化理念與制度層面不匹配,不能與日常生產經營有機結合,就很難通過有力的機制作用到員工的行為層面,容易造成文化“虛”的問題。可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文化與制度兩個方面的支持,同時也要關注和提高文化與制度的匹配性,進而提升“文化入制”的效能。
為解決以上問題,同心動力通過關鍵制度的審計優化,幫助企業查找阻礙文化落地、對組織傷害性最大的制度,如《薪酬管理制度》、《績效考核制度》等關鍵制度的條目審計和優化提升,借助制度的優化幫助員工改進工作表現從而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使得員工做出更加符合企業文化的改進,更加重視企業文化,最終使企業文化“落地”。通過審查文化與制度的匹配性,進而改進與文化導向不匹配的制度,調整和構建缺失的關鍵制度。
?
關鍵制度審計優化路線圖
1
找——找到與企業文化最密切相關的制度
思考一:哪些制度是與企業文化最緊密相關的?
思考二:哪些制度其實深受企業文化的影響但不知覺 ?
英特爾的企業文化:即以結果為導向,著重紀律、鼓勵嘗試風險、品質至上、以客戶為導向。由此英特爾制定的“目標管理”的制度原則,與“以結果為導向”的企業文化密切相關。
2
審——審查制度與企業文化導向的匹配性
思考一:哪些現象是制度和文化不匹配的?
思考二:什么樣的制度與文化是匹配的 ?
3
調——進行關鍵制度的調整完善。
思考一:調的依據是什么 ?
思考二:如何調,才能提升文化入制效能?
經過關鍵問題診斷,我們發現創始人的思維觀念還帶有初創期的“個體戶“色彩,企業雖然規模發展壯大了,但企業發展主要依靠民營企業創始人及個別強人,沒有真正形成戰略化、組織化、系統化的企業化運作發展模式:
針對“授權不夠、協調不足”問題進行關鍵制度審計與優化。以強化“責任意識、協調意識”的文化為導向,制定經營管理原則,即“責權利原則、決策原則、協調原則”,對《授權管理制度》、《職責體系》、《晉升制度》、《績效考核制度》等一系列與文化不匹配的制度進行優化提升,如建立管理委員會聚焦公司戰略制定,定期運營研討;建立技術委員會聚焦技術決策和開發方案,參與項目研討和決策;健全制度制定的溝通機制,明文規定各業務部門和行政部門在制度修訂過程中充分采納相關上下游部門的意見和建議。
4
小 結
企業文化屬于價值倡導,是軟性的,而制度能夠將發展戰略、目標、經營哲學等持續融入,更加清晰具體的規范組織成員的行為,以推動目標的實現;因此要通過“文化入制”促進文化與相關制度的匹配,將文化真正融入到經營管理中,確保核心經營管理制度的導向性。
通過關鍵制度的審計與優化過程,提高文化與制度匹配性,提升“文化入制”效能,進而強化文化導向,推進制度完善,做到“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從而提高責任心,增強執行力,促進管理升級,持續提升企業的軟實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