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晶 來源:同心動力
作者:徐晶--同心動力咨詢總監
來源:同心動力企業文化與管理(ID:topduty)
當今的世界,結構性變化充斥著各行各業,深處行業之中的,無論是創業伊始的新人還是曾經叱咤風云的巨頭,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這種變化帶來的沖擊。只有因勢而變,才能引領組織創造生機;只有提升組織創新能力,才能使組織具有對變化的敏銳感知,迅速行動,在不確定性的浪潮中脫穎而出。
現在的很多組織已經將“創新”作為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一項,但是如何使員工敢創新、能創新、會創新,如何提升組織創新能力,一直是令很多管理者困惑的問題:
明明我們一直在強調創新,為什么組織卻毫無創新活力?
明明大家都在學習新技術新知識,為什么在流程運作、業務開展過程中可用的方法還是老樣子?
明明全員都在努力創新,為何卻始終沒有實質性的成果?
下面就針對如何解決這三方面的問題,談談如何有效的提升組織創新能力:
1. 創新的氛圍要營造——形成有利于創新的組織文化,激發成員創新活力。
支持創新的企業文化,可以使員工產生信賴感,減少部門間的摩擦,使創新活動有效迅速地進行,這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內容:風險容忍文化、市場導向文化及協作文化。
要想使大家敢創新、想創新,就勢必要使大家組織成員發下思想包袱,不用擔心創新失敗會帶來懲罰,這樣才能激發大家產生更多新穎的想法,鼓勵大家更多的嘗試或實驗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觀點,對現狀進行挑戰。這樣就要求組織中形成容忍創新風險及失敗代價的文化——風險容忍文化。
創新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因此在創新的過程中要始終考慮到與市場的結合,從而提高創新的成功率,因而形成市場導向文化就有助于讓大家知道什么樣的客戶、細分市場對于組織未來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從而使組織的整個流程鏈都面向市場,從始至終為創新成果的市場化打基礎。
創新已成為一項日益復雜的工作,它涵蓋了整個價值鏈,不是個人的精力與能力所能完成的,只有一個合作良好的團隊才能勝任這樣的任務。協作文化就可以使組織能很容易地通過跨職能部門的合作,依靠橫向協調而不是縱向控制來完成任務,即使是遇到棘手的問題,我們也容易達成一致,從而則為創新過程的成功開展提供了保障。
2. 創新的基礎要打牢——構建“內部知識共享平臺”,形成知識分享常態化機制,確保新知識新技術新工具的有效擴散。
組織創新的重要源泉就是蘊藏在每個人頭腦中的知識,但僅憑個人所擁有的知識很難獨立完成創新活動,只有通過知識共享,將每個人的知識整合成團隊整體的知識,才能建立起強大的知識后盾,提升組織整體創新能力。
為了使知識在組織內部暢通共享,需要建立一個用于存放和匯集各類新知識、新工具、新方法、新經驗的平臺——內部知識共享平臺。同時組織要設計合理的日常運作流程,使每個人在獲取新知識掌握新工具、新技能后能迅速對知識共享平臺中的內容進行擴充,繼而通過組織內部的知識共享渠道及時進行擴散,通過知識共享活動及時將有助于推動創新進程的知識進行共享。在這些過程中,建立知識共享渠道、建立知識共享的常態化機制是關鍵,主要可采取定期交流會議、知識培訓、組建專家組進行知識指導、專家組內部交流、崗位輪換等多種方式。
福特汽車的最佳經驗復制系統在創新支持方面就取得了巨大成功,這主要源于:
1.發布最佳經驗的數據庫;
2.每個工廠指定負責接受項目和發送相關項目的生產工程師;
3.做出采納項目的廠方管理層會議;
4.產生和發放復制活動的響應系統和追蹤系統;
5.福特公司內部生產工程師們頻繁的會面;
6.工廠在勞動生產率上的要求促使人們不斷尋求新主意來縮減成本;
7.由少于6個人組成的核心小組來維持這一系統。
3. 創新的目的要明確——進行創新管理,提升創新績效。
組織鼓勵創新、能容忍創新失敗的前提是創新活動不是毫無章法、不求目的的,創新活動一定是圍繞著獲得創新成果進行的。內外環境的改變,均會影響創新活動的進程,組織必須有效地進行管理,才可以提高創新績效,達成預期目標。士氣激勵及目標管理是其中重要的兩部分。
士氣激勵包括對進行創新活動和應用創新成果兩方面的激勵。組織對創新的激勵方式多種多樣,包括物質激勵、精神激勵等,但這里要注意的是,要讓大家切實感受到力有所用、才有所展、勞有所得、功有所獎,這種士氣激勵大多來自于內在動力,而不是外在的純獎金獎勵就可以達成的。
將創新與績效掛鉤是士氣激勵的一種方式,但組織更多情況下還是要根據不同類型的人受激勵的因素來采取不同的激勵方式,比如對于研發人員來講,主要的士氣激勵就可能不是源自于金錢與晉升,而是來自工作的挑戰性、研究成果受到尊重以及學習的機會等。所以,管理措施、個人心理、工作環境,擔當角色、年齡以及性別等多方面因素都應該考慮在內。
目標管理的關鍵在于領導與成員都親自參加創新目標的制定,將明確的目標作為考核標準。這樣就能夠不斷對創新的過程進行修正,提高創新的成功率,推動創新成果的產生。從準備工作、制定目標、努力實現目標到績效考核,均需要組織成員的廣泛參與和不斷地檢查和調整,創新團隊在每個階段都要不斷相互學習、完善過程,力求創新目標的最終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