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姆·柯林斯 來源:《卓越基因》
1、多鼓勵,不要吹毛求疵
好的、可行的創意并不缺乏,但對創意的接受卻非常缺乏。無論是廣播、電話、聯邦快遞、個人計算機還是耐克鞋,在“潑冷水的人”的眼中,它們統統都是“愚不可及的想法”,不要做那樣的人。
在 3M 的發展初期,其整體創新能力主要是由威廉·麥克奈特一手塑造的,他在公司的影響力無人能及。麥克奈特的座右銘是“多鼓勵,不要吹毛求疵”。麥克奈特以身作則,無論是誰,只要有好主意、好想法,他都樂意傾聽。每當年輕的發明者向他提出“荒誕不經的想法”時,麥克奈特總會認真傾聽。他經常這樣回答:“聽起來很有意思。試試看。動手做起來,動作要快。”
不要在未經驗證的情況下就指出一項創意的缺點來否定它。這個世界到處都是批評家——激發真正了不起的事物的從來都不是批評家。不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2、不要批評
苛刻的批評會摧毀創造力和積極性。害怕遭到批評或被人視為愚蠢,是人們開展試驗、積極主動探索和嘗試新鮮事物的最大阻礙。問題并不在于人們天生缺乏創造力,而在于人們害怕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害怕被嘲笑,害怕成為別人的笑柄,擔心遭受人身攻擊或其他形式的心理折磨。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恐懼,它就像初一數學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懲罰我們、殺一儆百一樣可怕。
關鍵還是尊重二字。要尊重人們的心靈。不要讓人覺得自己愚不可及或者一文不值。如果有人犯了一個誠實的錯誤,要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
領導者對員工的錯誤和失敗的看法極大地影響著他們的創造力。要常常問問自己:“如果我犯了那樣的錯誤,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我?什么樣的做法對我吸取經驗教訓、繼續保持嘗試更有幫助?”
?
3、幫助靦腆的人
有些絕佳的想法永遠不會實現,因為它們的主人過于靦腆,不敢把這些想法表達出來。實際上,一些最好的創意恰恰來自安靜靦腆的人。這些人通常是最好的觀察者和思考者,他們就像貓,總是警醒而專注,永遠充滿好奇心,但是他們同樣小心翼翼,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們發現,比較安靜的學生常常能提出最有洞察力的看法。只要讓沉默寡言的學生感覺到安全,相信可以放心地分享自己的看法,我們就有機會見證絕佳想法的出現。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況:靦腆少語的學生終于鼓足勇氣舉手發言,盡管他們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但他們的觀點往往極具洞察力,令人驚嘆。其他學生不禁稱奇:“哇!這么精彩的看法是從哪里來的?”
要利用這一點,讓靦腆的人更容易做出貢獻,你需要做的可能不僅僅是鼓勵。有些看似簡單的做法其實很有用,如意見箱,或者明確規定任何人都可以以書面形式(可以匿名)提出自己的想法。收到好創意后,可以與所有人分享,比如,可以在全員大會上說:“意見箱里出現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想法,我想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4、激發好奇心
無止境的好奇心是一種單純的愿望,能促使人們認識和檢驗世界,驗證某事物是否可行。好奇心會孕育創造力。創造力豐富的人會提出很多問題,就好像永遠走不出童年時代的天真,他們凡事總愛問個為什么。創造一個可以問問題的環境。我們自己也應該多提問題——不是批判性的問題(再次強調,不要做“潑冷水的人”),要提出探究性、開放性的問題。我們最喜歡的一個問題是:“你從那次經歷中學到了什么?”
永遠不要這樣回答人們提出的問題:“這是個愚蠢的問題。”不要用鄙夷的態度對待任何一個問題。坦率地回答,“這個問題問得好”,或者“很高興你這樣問”,或者“嗯,這個問題很有趣,你怎么看”。無論如何,都不要讓人們感覺自己提出問題是在犯傻。
5、創造需要
人類有一種令人稱奇的能力,可以通過創新擺脫看似不可能的局面。常言說得好:“需要是發明之母。”無論聽起來多么老生常談,這句話說得都很對。實際上,很多企業之所以能夠提出偉大的創意,是因為它們缺少資源,無法獲得理想的條件。
在有些情況下,我們甚至可以有意識地限制資源。實際上,我們認為,即便在資源充足的情況下,企業也有必要保持精益運營。我們還發現,募集了太多風投資金的硅谷企業往往會喪失創新的靈感,反而無法達到卓越。加維蘭電腦公司就是個例子,它成功募集了數千萬美元的風險資金,卻未能堅持足夠長的時間,找到通向成功的路。
設定硬性的、幾乎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同樣有利于創造必要的需求。當摩托羅拉還是一家掙扎在生存邊緣的小型企業時,它的創始人保羅·高爾文就通過設定看似荒唐的目標來迫使員工發明創造。有一次,他要求員工優化工程設計,為一款產品減掉 30 美元成本。員工告訴他,那是不可能的。他回答說,他相信他們一定能想到辦法,而且他們必須想出辦法。10 天后,他的兒子鮑勃(那個項目的負責人)不好意思地告訴保羅,他們真的做到了削減 30 美元成本的目標。
6、給人們時間靜思?
有些極富創造力的人需要獨處的時間。為了最好地思考,他們需要遠離喧囂,需要時間沉思默想。耐克的創始人菲爾·奈特相信,人們在遠離辦公室的地方、在海灘、在跑步時能獲得最好的創意。這也是耐克建成寬敞的辦公空間,擁有跑道、網球場、籃球場、健身房和體操館的原因之一。赫曼米勒讓設計師自己選擇創作場所,有的人選擇在家完成大部分工作,有的人選擇了其他遠離辦公室的場所。?
允許人們“在家辦公”。允許人們溜出去,在一間安靜的房間里不受打擾地工作一段時間。以羅森堡資產管理公司創始人克勞德·羅森堡為例,他在辦公樓里設置了兩間“靜室”,“……我一直在努力讓人們使用,因為我真的認為,坐在辦公桌前處理日常事務并不是人們創造力最旺盛的時刻”。羅森堡得出的結論是:人們需要假期。“我認為假期應該是真正的休息——當我的合作伙伴在度假時給辦公室打電話時,我會真心為他們感到難過。只有真正放空心靈,你才能產生更多創造力。
?
7、依靠團隊解決問題
巴塔哥尼亞的辦法遠遠不止“閉關時段”。除了給人們安靜獨處的思考時間,讓多重思維碰撞產生創造力也很重要。頭腦風暴之類的團隊活動會產生非凡的絕妙創意。在巴塔哥尼亞的辦公樓里,辦公桌擺在一個寬闊的開放空間里,那里寬敞得就像個大牛欄。公司希望員工能更緊密地合作——無論是自發的還是有計劃的——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在自己的商業和學術工作中發現,最有創造力的答案往往來自兩種時間的結合:遠離爭吵的安靜時間加上小組討論時的頭腦風暴時間。在創意產生的過程中,一加一大于二的情況會常常出現。
需要特別提醒一點:團隊中不能有“潑冷水的人”。為了讓團體創造力會議發揮作用,一定不能出現杠精式的人物。他們非把所有的創意批判得體無完膚才肯罷休。就算是一個被過早地提出的批評意見,也會破壞整個團隊的創造力。一定要把那些吹毛求疵的人趕走!
8、要有樂趣
丹麥國際設計公司的創始人特德·尼倫貝格說:“在我看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玩得開心。如果不能在工作中獲得樂趣,你就應該停下來,找些別的事做。”
我們一向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樂趣。樂趣會帶來創造力。問問大家:“你們找到樂趣了嗎?”也問問自己同樣的問題。把樂趣當作工作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樂趣,我們就無法在工作中發揮創造力。你有沒有注意到,某些最具創造力的人很像孩子?他們喜歡玩樂,對他們來說,工作就是玩樂。
樂趣與勤奮并不矛盾。創造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但它同樣可以充滿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