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洞見>新聞中心
從紅牛“十問”看中國企業的品牌建設


作者:魏娜--同心動力咨詢總監      來源:同心動力


作者:魏娜--同心動力咨詢總監

來源:同心動力企業文化與管理(ID: topduty)

?

近日,中國紅牛和泰國天絲的商標糾紛案再起波瀾,一起關于商標所有權的紛爭再次走入了大眾視野,二者關于商標所有權的紛爭,還要追溯到2016年。


在全球市場上可見到的紅牛,有三種來源,其一是東南亞地區的泰國紅牛,其二是中國大陸的中國紅牛,其三是在其他地區的奧地利紅牛,從嚴格意義上講,這三個紅牛,都屬于泰國紅牛,后兩者是通過品牌授權的方式開展市場經營。


這場持續多年的糾紛,其實就是品牌所有者和品牌使用者之間是否有約在先、是否達成共識、是否互利共贏等問題引起的,想當年的王老吉和加多寶一戰亦是如此,后續的加多寶,從“紅”極一時到深陷經營困境,再到“二次創業,重回巔峰”,也是經歷了一段難忘的波折歲月,無論后續的走勢如何,品牌在糾紛的過程中都是受到了不小的傷害。


品牌經營過程中,品牌授權是很常見的概念,也是品牌發展壯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商標的租賃,可以借助已形成一定基礎的品牌,在短期內迅速地培育起規模市場,但這一過程中,就涉及到商標如何使用、權限的劃分、利益的分成、到期的舉措等,品牌的注冊、保護也需要相應的機制建立。


品牌雖在中國發展起步較晚,但經歷了多年的打磨,品牌意識越來越強,當前的品牌建設現狀表現為:


市場競爭力提升:中國品牌在國內市場中逐漸取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并與國際品牌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尤其在一些傳統行業,如電子、家電、通信等領域,中國品牌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力。


國際影響力擴大:中國品牌逐漸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一些中國企業已經成功實現國際化發展,比如華為、小米、阿里巴巴等。這些品牌不僅在發展中國家市場有一定份額,也在發達國家逐漸獲得認可。


技術創新進步:為了提高品質和競爭力,中國的品牌不斷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一些企業在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等領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推動了中國品牌的技術升級和創新發展。


品牌塑造與文化建設:中國的品牌開始注重品牌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設。通過提升品牌價值、傳播品牌故事以及與消費者的情感連接,中國品牌逐漸在市場上形成了獨特的品牌形象和文化特色。


總體而言,中國品牌的現狀正朝著提高市場競爭力、擴大國際影響力和加強品牌文化建設等方向發展。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國內市場需求的增加,中國的品牌有望在全球市場上繼續取得更大的成功。


但從品牌整體的體系構建角度而言,還有諸多不成熟的地方,市場上依舊可見很多不規范現象,比如我們經常在天貓上購物,有很多同仁堂,李逵李鬼傻傻分不清楚,借助同仁堂的名氣,很多假冒品牌取得了不錯的銷量,無論是渠道還是消費者,即使意識到了一些品牌的山寨屬性,似乎還是對這些品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開了綠燈發放了通行證。


在這樣的總體環境背景下,為了避免在品牌建設的進程中少走彎路,除了做好品牌基礎體系的構建和總體的規劃之外,還應該對以下方面多加注重。


法律保護:注冊商標是保護品牌權益的首要步驟。確保品牌的商標在國內和國際范圍內得到合法保護,并定期更新和續簽商標注冊。此外,了解和應用相關的法律和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以保護品牌的知識產權。


監測侵權行為:定期進行市場監測,尋找任何侵犯品牌權益的行為。通過使用專業的監測工具、網絡搜索和社交媒體監控等方式,及時發現侵權行為,并采取行動保護品牌的利益。


建立品牌聲譽:建立良好的品牌聲譽是保護品牌權益的一種方式。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確保與顧客的良好互動和溝通,積極回應顧客的反饋和投訴。通過建立和保持良好的聲譽,可以防止惡意行為對品牌形象的損害。


強化品牌保護意識:培養組織內部對品牌保護的重視和意識是保護品牌權益的關鍵。為員工提供關于知識產權和品牌保護的培訓,并建立內部制度和流程,以保護品牌的權益和機密信息。


合作伙伴的選擇和管理: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并與他們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以確保品牌權益的保護。建立明確的合作協議,并監督合作伙伴的行為,確保他們不會侵犯品牌的知識產權。


及時采取行動:發現侵權行為時,要及時采取行動進行維權。與專業的律師團隊合作,采取合適的法律手段,包括發出警告信、起訴侵權方等,保護品牌的權益。


綜上所述,保護品牌權益需要從法律保護、監測侵權行為、建立品牌聲譽、強化品牌保護意識、合作伙伴管理以及及時采取行動等方面進行工作。通過綜合應用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保護和維護品牌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