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娜--同心動力管理咨詢總監 來源:同心動力
作者:魏娜--同心動力管理咨詢總監
來源:同心動力企業文化與管理(ID:topduty)
宏觀層面講,我們所生存的環境愈加復雜,全球經濟的持續低迷,企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與挑戰。微觀層面講,數字化浪潮引發了企業發展“質”的變化。
在變化面前,商業模式正在接受挑戰,客戶的要求更高,對解決方案的需求愈加綜合與多元。在充滿了未知與變化的“黑海”中,企業要采取什么戰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到底在哪里,是關乎到企業生死存亡的核心問題。
縱觀成功的戰略,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能夠融入生態,在合作中賦能,以創新實現變革。簡而言之,企業是無法獨自存活的,企業的發展必須關聯于各相關方,員工、生意伙伴、供應商、客戶等等群體,共同構成了一個企業的生存網絡,這個網絡,就是一個生態系統。
企業要保持這一系統的平衡,要能在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這樣才能在大變局時代面前,更加從容,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因此,我們便來談談,對如何打造“生態型組織”進行系統性論證。
首先,我們先來搞清楚,生態型組織的一些特點。
第一,生態型組織能夠以客戶為導向實現創新。組織為客戶提供的解決方案,能夠從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公司和組織中,汲取復雜的知識,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迅速、靈活地配置資源。
第二,生態型組織能夠快速實現規模化增長。曾經的規模經濟取決于體量,未來的規模效益依賴于商業生態系統,能夠擁有全局的視角來把握機會,每增加一個用戶,就可以為生態系統中的所有合作伙伴和客戶增加產品或服務的價值。
第三,生態型組織擁有持續、有韌性的高價值增長。實施生態戰略的公司,能夠更加靈活地利用合作伙伴的能力,以現有行業萬家之外的能力和經驗,獲取更可觀的收益。
第四,生態型組織具備敏捷的特征。組織通過生態系統,利用大型的、動態的、具有一定自組織能力的伙伴網絡來共同服務客戶,是一個靈活的、不斷進化的、自我調適的有機體。
具有上述特征的組織,在自我更新、自我調節方面的能力更強,置于任何多變、易變的環境下,都能夠比其他組織更好地適應與發展。
詮釋生態系統,讓我們更好地理解生態系統的力量,阿里巴巴是一個很好的案例,作為中國的電子商務巨頭,它通過許多創新改變了中國的零售業。我們可以通過阿里巴巴的成長發展歷程,來認知它如何一步步構建起了它領導下的生態系統。
我們可以將最初的阿里巴巴看作是傳統的買家和賣家之間的中介,接下來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阿里巴巴從一個純粹的平臺中介轉變成為一個向用戶收取會員費的服務供應商,專注于向潛在的諸多買家和賣家提供支持服務。
第二個階段,阿里巴巴推出了淘寶,專注于構建電子商務流通的“平臺”,連接買家和賣家。淘寶的出現,不僅僅是將買家和賣家納入了生態系統網絡的范疇內,為商家設計店面、拍攝產品模特照片、制作產品廣告等業務需求的出現,也將相關的諸多企業納入了網絡之內。
第三個階段,阿里巴巴將自己定位在了“生態系統推動者”的角色,專注于成為電子商務、基礎架構和電子商務市場參與者的服務供應商。與前一階段有所不同,這樣的定位,能夠實現淘寶與大量買家與賣家之間建立鏈接,形成生態網絡優勢。在這樣的構想引領下,阿里巴巴致力于要將淘寶打造成為消費者進行電子商務交易的首選,越上規模,越具有吸引力,吸引來越多的合作伙伴,規模就越大,這一過程中提供了很多新的機會,成就了很多與之相關的企業伙伴。
淘寶并沒有在平臺的相關活動中扮演控制者的角色,而是將主動權交給了其他參與者,進駐淘寶的店主,都可以和系統中的其他參與者開展合作,店主間也可以相互組織聯合營銷活動,更直接地與其他供應商開展合作。
這是構建生態網絡,并成為網絡的引領者的必要條件,擁有一顆利他心,能夠真正地站在群體發展的大局上來考慮問題,開闊視角,躍升格局,才能真正的擁有更多的同道同行人,有更多的伙伴在為你的生意所考慮。
構建生態系統網絡,有很多實踐案例可以借鑒參考,通過不同的行業,我們也能看到不同的構建模式,商業生態的構建不僅僅局限于平臺公司或電子商務公司,制造業、采礦、能源、制藥、生命科學以及快消品等傳統工業領域,都可以很好地應用生態系統觀念。
這種觀念不受行業的限制,哪怕只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個人能夠習得一二,相信也會對我們的工作成效有所助益。我在后續將會與大家分享更多的案例,更直觀地感受生態系統所帶來的益處,學習可以借鑒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