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強——同心動力高級咨詢顧問 來源:同心動力企業文化與管理(ID:topduty)
作者:張強——同心動力高級咨詢顧問
來源:同心動力企業文化與管理(ID:topduty)
對于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概念而言,泛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和員工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環境、消費者、對社會的貢獻。
從企業內部看,就是要保障員工的尊嚴和福利待遇,從外部看,就是要發揮企業在社會環境中的良好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時指出:
“企業家要帶領企業戰勝當前的困難,走向更輝煌的未來,就要弘揚企業家精神,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努力成為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其中,他特別提出“要承擔社會責任,努力穩定就業崗位,關心員工健康,同員工攜手渡過難關”。各類企業在自身發展過程中,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提供就業崗位,推動技術進步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對于中國企業而言現已被廣泛認同且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由于很多企業特別是正處于發展初期正在進行資本積累階段的企業,把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當作一種負擔進行消極對待。部分企業以是否能獲得短期可見利益為衡量是否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標準。
就企業發展而言,以履行社會責任是否可獲得利益為第一標準是十分不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因為忽視了企業在履行過程中對社會產生的作用及因此形成的社會影響力。企業也應意識到,承擔及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和公民責任對于企業發展而言不可或缺。
作為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典范,強生公司將“我們要對我們所生活和工作的社會,對整個世界負責。我們必須做好公民——支持對社會有益的活動和慈善事業。”寫在強生自己的企業信條中。如今,信條的精神已經成為強生大家庭中所有成員不變的目標和動力源泉。這份包含了對客戶、員工、社會以及股東承諾的信條,說出了強生人對社會的承諾。
作為大型跨國企業,強生公司的分公司及辦事機構遍布世界各地,均在當地持續承擔著與其相關的社會責任。
在中國市場,強生打出了“因愛而生”的公益理念,其開展的公益行動關愛醫患、關愛環境與文化、災后救助等諸多領域,發起并支持了許多家喻戶曉、參與廣泛、持續性強的公益活動,如非處方藥業務開展的以普及更新成人呼吸與兒科領域基層醫生的醫學知識,提高臨床診治水平的“春歌行動”,持續關注在汶川地震中致殘的青少年開展的“護苗計劃”,針對新生兒窒息及唇腭裂問題實行的“愛的呼吸”及“愛的微笑”公益項目等。
這些公益項目的開展為強生在中國市場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及企業形象。消費者也因此更愿意使用一家有愛的企業所生產的產品,提升了強生公司的品牌形象及美譽度,進一步增強了客戶的品牌忠誠度。
從強生公司等諸多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的經營實踐來看,企業在實現自身商業價值謀求經濟利益的同時,積極自覺履行社會責任以反哺社會,助力社會發展,這就提高了企業自身的社會影響力,樹立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通過企業聲譽與企業品牌的作用而對企業的長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從某種程度上說,良好的企業聲譽及品牌影響力必然會帶動企業業績的顯著提升,這也就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帶來的影響在企業長期經營績效中的正向體現。顯然,履行社會責任與獲得經濟價值互不沖突且有效互補時,就形成了企業與社會和諧暢達的“雙贏”關系。
總之,企業管理方式處于不斷發展進化的過程中,注重企業社會責任實踐也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的社會責任可以轉化為機遇,提升企業的長期競爭力,是企業競爭優勢的重點體現,這也成為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及企業良好業績的重要來源。企業履行好社會責任理所當然成為企業的責任、義務及重要的經營行為。
企業也只有積極參與到社會責任中來,將自身發展與社會進步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在共生共贏中,實現自身以及所有利益相關方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