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開會”vs“高效革命”:一招教你打破企業“僵化”


作者:超級管理員      來源:本站


者:魏娜--同心動力管理咨詢總監

來源:同心動力企業文化與管理(ID:topduty)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下,每一天我們都在主動或被動地接收著大量繁雜的信息,我們要在這些信息中迅速識別有用的內容,迅速匹配自己的實際需要,服務于自己的高效率高質量工作,當然,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是高效率高質量的,同時,我們又寄希望與我們身邊的同事,希望彼此之間是互補的,能夠進行順暢的交流,做有益的分享,互通有無、互相支持著把工作做到完美。


上面的情況看起來著實理想,甚至在一些群體的認知中,這樣的狀態似乎有點不切實際、過于奢侈,有沒有可能通過一些激勵,或者一些特殊的手段,能夠真正改變我們所處的環境,改變我們的工作狀態,讓理想的畫面走進現實、得償所愿?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下面這些場景,你是否曾經有這樣的經歷,亦或是正在經歷著?

“領導的隨意性太強,今天定好的事情過幾天就變了,工作有時無疾而終…”


“大會小會不斷,會議占據了工作的大部分時間,會議節奏總是繁冗漫長、效率低下、議而不決…”


好不容易達成的共識,推進不積極、監督不到位,慢慢地就被擱置了,不了了之…”


“部門間壘著高墻,不同部門的制度可能還存在沖突,跨部門溝通經常不歡而散…”


“本來應該舉全局之力辦大事,我們卻在各干各的拘小節…”


是否感到“親切”和熟悉?如果上述的場景你都正在體驗著,那一定要小心警惕了,你所在的組織很有可能正走在一條通往“僵化”的路上。


何為“僵化”?


對人體來說,“僵化”是細胞失去了活性,血液愈加濃稠,心臟跳動漸緩,人體各項機能即將失去作用;


對組織而言,“僵化”就是不能因地制宜地靈活處事,無法響應變化多端的市場環境,員工缺少擔當與主動思……長此以往,后果可想而知。


如何使一個僵化的組織再次煥發生機,再獲得新生?

稻盛和夫曾以“阿米巴”思想,在日航瀕臨破產之際,帶領日航起死回生;


杰克·韋爾奇曾以“六西格瑪”為通用電氣賦能,讓這個“百年老店”煥發了前所未有的青春活力;


任正非以“狼性”思想成就了華為的一路披荊斬棘,所向披靡……


智者各有千秋。


那么,是否存在一種更易于植入常態化經營管理工作的方式,能夠助力組織更快地擺脫“僵化”的可能呢?


無論是何種類型的企業,會議都是最常見的議事方式,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但是更多的會議如前面提到的一樣,繁冗漫長、效率低下、議而不決……那么,我們不妨從最簡單的一次會議作出改變,真正激發組織的積極改變,以會議革命為可能或為已經“僵化”的組織灌注鮮活的生命力,找到文章最開始說的那種狀態!


這樣的會議我們稱之為“聯合工作會”。聯合工作會的主旨就是全面提升組織的“三力”:應變力、協同力、執行力。


1.“會議如何進入節奏”


組織一定要在正式的工作推進之前,先確定下來當前階段最重要的幾項工作議題,戰略發展規劃、年度工作報告,都可以成為當前工作重點的參考和依據,重要的是,高管必須在確定重點議題的過程中發揮主要作用。


組織要做的事情很多,但精力和時間不允許我們面面俱到,一口氣制定十來個議題,每個議題都推進得馬馬虎虎,不如挑選6個最重要、最緊急的事項,把每個議題做精致、做完美。


2.“誰是會議的主角”


以往的會議大多是高層領導在臺上長篇大論,聯合工作會不一樣,推進各項議題的主要負責人是主角,能夠幫助這項議題快速推進的人是主角。


在確定了重點工作議題之后,與議題相關聯的部門就要開始發揮關鍵作用了,領導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在關鍵時刻的決策和拍板。


3.“會議是如何推進的”


正式進入推進會議之后,各參會成員在專業導師的引導下,聚焦于議題本身,分享與議題相關的、近期發生的外部環境變化,結合分享思考戰略重點,挖掘可借鑒的內容。


之后,由各議題的主責人相繼作出議題狀態分享,共同聚焦于推進難點,進行高效的集體探討,尋求解決策略,并由在場的領導者進行當場決策拍板,會議按照一定的周期推進,每一次會議都是前一次會議的接續。


4.“幾個重要原則”


1. 會議一定是團隊參與的。所有課題的主責人必須到場,同時,有著議題相關專業經驗的人員,可以旁聽并在關鍵時刻給予幫助。


2. 會議一定是坦誠透明的。無論進展得好與壞,都必須如實發言,不要有壓力和負擔,開會的關鍵目的在于推進事項,遇到困難大家一起解決,越隱瞞,越難隱瞞,同時,重要的權衡與決策都是當場進行的,事情就擺在明面兒上。


3. 會議一定是相互幫助的。整個團隊的關注重點在于未能及時推進的議題,出現問題首先想到的不是批評指責。


4. 會議是要尋求整體最優的。這種機制能夠讓大家突破部門局限,看到全局的目標,以及自己在目標實現進程中所扮演和應該扮演的角色,視野自然就跳出部門了。


5. 會議是著眼外部的。任何與議題相關的外部經驗都可能成為推進議題決策的關鍵,大家能夠在會議中幫助彼此擁有更寬闊的眼界。


5.“會議機制運行的預期效果”


“聯合工作會”機制主導下,組織會生發出一股積極的力量,推動著組織向著更加靈活、更加協調、更加自如的方向前進,組織氛圍增添了更多相互包容、相互支持、共享共擔的元素,不僅是組織凝聚力、員工滿意度有所提升,組織業績也會發生積極的改變。